出門旅游,跟一座城市的感情能不能再深一層?答案大概率藏在一天三頓里。
國慶假期走到中段,“吃貨對賬” 模式準時上線 —— 社交媒體上,外地游客扎堆吐槽 “排隊幾小時的必打卡店,味道差到踩雷”;評論區里,本地土著急得拍大腿 “那是網紅炒作!要去咱本地人常去的館子啊”。
明明在同一座城,游客的 “美食雷區” 和土著的 “私藏寶藏” 卻像兩條平行線。出租司機、本地老饕再熱心推薦,影響力終究有限,游客怕 “口碑夾帶私貨”,思來想去還是跳進了網紅餐廳的坑。
直到高德帶著 “掃街榜” 出現,這道橫在游客與本地美食間的鴻溝,突然被徹底填平。

9 月 10 日,高德掃街榜一上線就炸了 —— 單日用戶規模突破 4000 萬,靠的不是營銷炒作,而是 “全球首個基于真實用戶行為的榜單” 這個硬標簽。
國慶前,它更貼心放出《全國 TOP100 餐廳》指南,光看著名單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。對怕麻煩的人來說,這份榜單是 “旅游減壓器”,跟著吃就不用怕踩雷;對愛探索的人來說,它更像美食版 “沙盤世界”,每天都能挖出新驚喜。

很多人不知道,掃街榜其實分 “兩大陣營”:
不少網友已經用行動證明了它的靠譜:國慶沒碰一家網紅店,專挑掃街榜里的 “煙火小店” 吃,吃完像逛大觀園的劉姥姥,忍不住感慨 “不管叫啥名,樣樣都好吃”!
原來掃街榜不只是一份美食清單,更是幫我們找回 “本地人情味” 的鑰匙 —— 翻著評論里 “找到童年味道” 的感動、“意外發現寶藏” 的驚喜,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,也跟著食物的香氣慢慢清晰起來。

如果你以為高德只能查美食,那格局就小了?,F在的高德,早被 3 億用戶開發出 N 種 “打開方式”,活脫脫一個 “私人生活管家”。

像我這種 “低能量體質”,最離不開的就是無障礙導航—— 能直接規劃無臺階路線,拎著大包小包不用再對著 “天梯臺階” 絕望。對帶娃、坐輪椅的朋友來說更友好:截至 2025 年 3 月,高德輪椅導航已覆蓋 69 座城市,無障礙導航(含視障導航)累計服務超 2 億次。
連釣魚佬都把高德變成 “垂釣神器” 了!在 “地圖小程序” 里,一鍵打開釣魚地圖,能看到全國釣友分享的釣點,還能薅到垂釣園榜單,大大降低 “空竿而歸” 的概率。不止釣魚,遛狗、遛娃、外賣、鋪貨送貨地圖…… 你能想到的生活場景,幾乎都有專屬地圖。
比這些實用功能更重要的是,高德還在悄悄織一張 “安全網”:

有人說,現在高德的 “開發度還不到 1%”,但它早已跳出 “導航工具” 的定位,變成了 “生活的鏈接者”—— 而這份鏈接的核心,正是 “真實”。
就像掃街榜能火,本質是它打破了傳統榜單的 “刷分注水”:不靠文字評價,而是靠用戶真實的 “導航到店行為 + 反饋”,既平民又權威。難怪有人說 “傳統榜單是寫出來的,高德掃街榜是走出來的”。
這讓人想起 125 年前的《米其林指南》—— 靠 “真實在場性” 成為經典,卻因地域差異在中國 “水土不服”;如今高德掃街榜用 “用戶用腳投票” 的方式,畫出了屬于我們自己的美食圖鑒,這不僅是一次美食榜單的升級,更是平民文化的一次回歸。
數據也印證了這份 “鏈接” 的力量:2025 年國慶當天,高德單日活躍用戶突破 3.6 億,創歷史新高;掃街榜上線僅 23 天,累計使用人次超 4 億,10 月 1 日當天 “煙火小店” 流量漲了 300%,餐飲訂單增 150%,為線下服務業帶去數千萬客流。
社會學專家項飆曾說 “現代人正在失去對‘附近’的感知”,而高德正在做的,就是用美食、旅游、釣魚、遛狗這些小事,重新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鏈接 —— 當我們跟著掃街榜找到本地小店,用無障礙導航輕松出行,在釣魚地圖上認識同好,那些 “消失的附近”,正在慢慢回來。
或許未來,我們對 “生活” 的想象,還能在高德上挖出更多驚喜。畢竟,這才只是開始。